•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少年巴比伦

    少年巴比伦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24

    主演:杨采钰,侯明昊,向涵之,费启鸣,张腾,陈奕歌,隋媛,张淞 

    导演:林育贤 

    猜你喜欢

    • 第17集

      另一种蓝

    • 第03集

      星星的故乡

    • 第05集

      庆余年 第二季

    • 更新至第05集

      庆余年第二季

    • 更新至第18集

      天行健

    • 更新至第08集

      老家伙剧版

    • 已完结

      生活在别处的我

    • 更新至第32集

      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

     剧照

    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2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3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4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5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6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6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7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8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19少年巴比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上世纪90年代初,东南沿海小城——福城,一群在时代列车上追赶青春的少年,他们热烈而莽撞,肆意的野蛮生长。在寻找星辰大海中完成“平凡又不平凡”的蜕变,在青春最香甜灿烂的年代,努力迎向属于他们的光辉岁月,收获了成长与爱情。

     长篇影评

     1 ) 少年心事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初恋的记忆吧。
    有些初恋被写成了小说,有些被拍成了电影。
    而有些则在写出小说后被拍成电影。

    《少年巴比伦》是一部如此特别的青春片,不同于以往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些:关于大学的、高中的青春故事,这部青春和学校几乎毫无关系,甚至带着一些的农业重金属的味道,所以会显得和观念里的青春电影如此不同。

    因为《少年巴比伦》里的青春对观众而言,过于陌生了。于是,这种陌生带来了奇妙的反应,那就是一种将观众和电影时代分开的间离感。这是一种特别的感受,就像恋人之间的挑逗一样,引诱着你的欲望。

    以前的青春片,你对剧情太过熟悉,所以,你丧失了新鲜感,好像那些故事都在你意料之中。而这一部青春电影,变了一下味道,不再是你熟悉的青春记忆。这样一种奇特的转变,对你而言,不得不说是另一种吸引。就像人们心中洋溢的征服欲望一样,这部电影对你而言的,似乎也是个等着你去观赏和征服的目标。

    《少年巴比伦》的故事背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路小路是一个刚刚毕业,走入工厂的学徒。他在戴城糖精厂上班。在路内的小说中,戴城是苏州的一个小县城,离上海很近,戴城糖精厂是那所县城最大的工厂。

    路小路是一个吊儿郎当,不学无术的少年,他漫无目的地生活着,没什么理想,也不知道规划。他在戴城糖精厂这个地方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钳工班的,电工班的,他做各种各样的工作,拧螺丝,修水管,换灯泡。他就像是寺庙里的小和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班打卡,下班回家。这生活,谈不上舒服,也没什么羁绊,倒落得一个自己身心愉快。

    人生就像是一条预设好轨迹的航船,但你知道这方向时刻在修订和更改中。
    有时候,风吹会改变方向,有时候,一些事情,也会改变航向,有时候,因为遇到一些人也会改变方向。对于,路小路而言,那个人就是他在工厂医务室里遇见的白蓝,白色的白,蓝色的蓝。路小路在见到的白蓝的第一眼就喜欢上白蓝了,想想你的初恋的第一眼吧,大体感觉总是差不了,感觉对方身上有光,举手投足间都像一首诗。

    于是,从那以后的时光里,你所有的奢望就是能让时间慢下来,和姑娘多呆一会儿。

    和路小路吊儿郎当无所谓的态度正好相反,白蓝是一个入世颇深,对这个社会人情世故了解颇多的姑娘。“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用在白蓝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但白蓝并不因自己了解这个社会就变得世故老练。
    她只当自己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一样,克制的看待着她生活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和路小路反讽嘲笑着虚伪的工厂里的那些人一样,她或许无法逃离,但她选择不和这种虚伪的生活为伍。这也是一种自我人生的胜利。

    《少年巴比伦》就是关于路小路和白蓝,两个人之间的初恋故事。
    更是路小路的少年心事。

    所以白蓝让路小路去读夜校的时候,本来对学校就头疼的路小路会选择去读书。所以,一个姑娘才会为了你的将来考虑,奉劝你走上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在路小路考试成功的晚上,他才会喝的酩酊大醉,然后来到白蓝家里如此那般毫无风度的开心庆祝,甚至连打扰了白蓝也不知道。可是,路小路这样做,只是希望白蓝和自己一起开心而已啊。

    说白了,这就是比喜欢多一点的爱吧。
    从对方的考虑出发,所做的决定也只是希望对方能更好而已。

    而路小路的表现,只能说明,他在白蓝面前是多么的稚嫩单纯。
    但这并不能怪路小路,毕竟遇见的白蓝是路小路的初恋。

    生活是一棵倒长的树。
    在这成长的过程里,女孩往往比男孩早熟,更早的明白社会规则和生存逻辑,就像恋爱中的路小路和白蓝一样。那时候的路小路,幼稚单纯,也因此显得可爱,而白蓝则成熟练达,似乎早已看透这个生存着的无法逃离的社会。于是,在电影《少年巴比伦》当中,这两个人物之间既有着亲密的关系,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白蓝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她勇敢地对自己的追求做出选择;路小路用一副不屑来面对这个比较操蛋的社会。一定程度上而言,他们都属于生活中的强者。至少,他们都勇敢地为了自己的生活而生活,与这个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独善其身。

    既然是一个初恋故事,那么终归是要散场的。
    而路小路和白蓝,终归是要再见的。
    在来不及道别的站台。




    说点题外的话,原著小说中,戴城是苏州附近的城市,但影片开端有一个镜头显示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字。查资料显示,其实,这部电影是在青岛拍摄完成。其次,电影中晚上有一处镜头里,能看到到“WI-FI”字样,算是穿帮吧。

     2 ) 专访 | 相国强:《少年巴比伦》中的青春、梦、工厂

    90年代,刚刚毕业的戴城青年路小路进入工厂当学徒,跟着师傅混生活,在小世界中时而清晰时而迷茫的生活。直到遇到白蓝,多了一份苦涩的少年心事。 几年前看路内先生的小说《少年巴比伦》,就被这个南方小城市的青春故事所打动。小说里有很多精致的描写,比如:“她(白蓝)就是那个样子,仿佛一个嫁接过来的果实,在无花无果的季节,独自挂在那幢昏暗的小楼上。”当时就在想着,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今年年初,相国强导演终于带来他的第一部长篇处女作《少年巴比伦》,按他的话说就是,把小说“翻译”成电影,给更多的人看到。 《少年巴比伦》是不一样的青春片,它试图领着你去经历,却又时不时的戏虐、调侃、间离,就像白蓝一样引诱你,又疏远你,你不太能够得到她,又有时笃信你们的感情是真的。 最早看到《少年巴比伦》的成片是在2015年的上海电影节,两年之后才上映,期间做了哪些调整,又有哪些关于拍摄的记忆呢?我们跟导演相国强和制片人刘扬足足聊了三个小时,领你进入少年的世界。 【开篇一段老师的戏份是有在还原或者致敬《阳光灿烂的日子》吗?】 相国强:看起来很像,但其实不是。小说里面就有一场戏跟《阳光灿烂的日子》很像,写完剧本我们就决定把那个长得特别像冯小刚的演员佟磊请过来。之前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他演过一个角色,叫冯裤子,就是以冯小刚为原型做的角色。我觉得让他过来演的话观众会觉得亲切。他演得也很有自己的特点,台词基本都是他在现场基本编的,效果还不错。 【《少年巴比伦》是一个相对抽象的书名,为什么会选择保留了它作为电影片名?】 相国强:这个片名确实不太好懂,现在大家都想要比较直接的片名。上映之前《少年巴比伦》还曾想要改名为《路小路你有种》,以让更多的观众接受。后来还是送审的时候广电总局挡了下来,说你的片子已经两年多了,还去参加了电影节,现在改名不通过。这是比较幸运的一件事情。如果改名的话效果反而不如现在。 【小说中有一些非常情绪又很精准的描述,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比如“觉得他像一棵发疯的树。”,还有对白蓝的感情独白。这些的保留是怎样筛选的?】 刘扬:小说人物众多不好改编,我们请到了香港的导演陈建忠,想要一个能完全不被小说气氛所吸引的状况外的人来大胆重建一种结构,所以整个结构其实是香港导演给我们的。 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2014年年初陈建忠拿着小说回家过年,用了15天的时间确定了一个很商业化的结构,是一个封闭空间中的公路片。 【封闭空间中的公路片?】 刘扬:是的,以路小路的身份进入厂区各个车间,不断接触各种不同的人,类似闯关打怪兽的结构。我们觉得这个结构很有趣。小说是很南方气质,但我们选拍摄地选了青岛。因为投资方是青岛人,当地有一些扶植。而且我们在看景之后对这里很满意,大工业生产的气息还在,产区很符合小说中“一个工厂就是一个社会”的感觉,有幼儿园、商场、学校,就是一个小的戴城(小说中虚构的情节发生地)。 相国强:有时候电影就是一种总结,把原著里很长的描述还有诗意的部分翻译过来。主要保留路小路的心态,还有回忆青春的口气。比如中间有路小路在墙上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相当于电影在转化文字的东西。原著里写路小路翻过一道围墙,但是我在看景的时候发现让他在围墙上走也挺帅的,就做了新的设计,台词也是当时他的心境。还有在结尾也加了很长的总结性的旁白。 【您最想保留的是故事还是情绪?】 相国强:都有。情绪也是比较重要的,是最打动你的。论情节的话,它不是最好的情节片,没有完整的讲述一件事情的主线,它是散文化的。这是很冒险的一件事情。剪完第一个120分钟的版本,所有人都觉得太过于散。但我自己觉得还OK吧,电影本来就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尝试。 【现在的节奏是有段落和章节感的,每段间甚至有稍许断裂。尤其长脚的一段,音乐用得特别满。这些是为了效果的调整还是剧本阶段就已经想好?】 相国强:音乐满是因为录音师认为片子要俗一点。比如你看张艺谋的《英雄》,音乐都是从头到尾不断,让观众在读解得枯燥的时候,还能沉浸其中。这一点我也能接受它。 【但其实音乐选的并不是很俗。很多青春片都是大量铺垫所谓的怀旧通俗歌曲以引起观众共鸣。《少年巴比伦》很克制,甚至路小路演唱的段落也处理得很短。】 相国强:因为都是自己写的配乐。歌曲我们只用了《姐姐》,这也是原著中的因素。 【黑白的段落是想做一种视点的转换吗?】 相国强:没错。这个片子是路小路的第一人称视点,中间需要客观一点,就用了黑白,讲了很多配角的结局,是他们对那个时代最后的记忆。上映版本在这部分已经剪了很多。 【这里有个小小的矛盾。刚才导演也说,想要把片子做得俗一点,所以其实完全可以不做这类视点的转换。】 相国强:现在的观众已经是非常聪明的观众了,都能看明白这点。在手机上看各种小视频,圆形方形画幅都见过。对创作者来说就可以进行很多的尝试。 【特别喜欢结尾一场在影院的戏份,这是导演特别做的吗?】 刘扬:我们在青岛全程拍了40多天。原计划结尾是要去西藏拍,后来也是预算的问题,换了很多种结尾方式。 相国强:结尾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一直没有想到合适的结尾方式,后来拍在大学的那场戏,午饭时间我自己在学校闲逛,发现了那家电影院,是个正在装修中的特别老式的建筑。我们也联系不到负责人,就进去偷偷拍了。后来被人赶走。 【片中每个角色的性格和形象设定都非常有意思。是怎样找到这批演员的?】 刘扬:路小路和白蓝这两个人物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董子健的角色我们做了很多备选。我很感谢王金花,花姐,第一次见到她,她就对我们表示了很大的认可和支持。当时董子健还在云南拍《德兰》,虽然还没见面,他就已经说你对外宣传和找女演员都可以说我已经进剧组了。我们都还没有谈片酬和拍摄周期。花姐也是我们的投资方,董子健是我们的出品人,在资金方面给我们了特别大的支持。董子健那时还没有在大学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那个状态跟路小路特别相似。后来他去演了《少年班》《六弄咖啡馆》《山河故人》,我们这部反而成了他的电影中最后一部上映的。 相国强:配角都是选角导演的推荐。有几个人是他力推的,比如电工班的班长李大光。李大光原本的造型设计是西服里面穿着背心,试完造型后他没穿背心直接贴着胸毛就出来了,问我这样是不是更牛逼点。于是这个造型就留下来了。王明也是他的力推,原本我们希望路小路是有点肌肉的,但是董子健刚从《德兰》的剧组出来,没有时间锻炼,我们又想有些反差,就找到了王明。还有阿瑛那个女孩,我希望一定要比路小路高和大只很多,找到的演员也非常合适。 【能看出每个人出场都是有精心设计的,比如抽水烟、贵妃躺等等。】 相国强:抽水烟是我们自己加的,原著里只有喷云吐雾的香烟,我们觉得劲儿不够大。但水烟是现代的,在90年代还没有,我们觉得这种穿越也影响不大,就拿了水烟。比起时代真实感,更加想要这种造型感。 【演员也谈到,您对他们的表演都给了很大的空间。】 相国强:对配角的表演指导比较多,对董子健和李梦都没怎么管。主演最重要的是符合角色,这样几天以后他自己就能进入状态,变成角色本人。好的演员做完造型,放到布景里面去,基本就已经OK了。配角周期短,每个人只有三四天拍摄时间,进入状态比较难,就需要使劲的调。 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能够多揣摩人物,明白人物的心理,知道他们每个行为的动因。像白蓝,为什么来到这里,为什么离开,对路小路的情感是怎样的,最好是做人物小传的工作。简单之处在于这个片子不需要用明星,演员符合角色就好。如果一定要用明星,就得再引导和演绎,反而比较累。 【两个主角中,我们可以说路小路是比较平凡的,但白蓝代表的是几乎每个少年青春期中的一个异类女生。除了原著小说的参考,怎么去树立这个人物?】 相国强:白蓝反而比较好处理,因为她整体就是比较游离的状态,生活中的边缘人物什么的。 【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她非常容易非主流掉。】 相国强:台词少点就还好,哈哈哈哈,造型在那儿,就还好。 【旁白比较多的电影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会“不说人话”,让观众不寒而栗,怎么把握台词呢?】 相国强:都是剧本阶段就已经写好的。剪完之后又加了两处,都是情节比较拖的时候,出于节奏考虑得给观众一些可接受度。 【刚才也说到,工厂的造型是没有完全还原那个年代,比较后现代的,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相国强:我觉得对于工厂每个人都有记忆,所以也不用完全的去还原它。原著里面是糖精厂,真的还原它就太难了。现在找到的是一个碱厂,我们把大门直接搭到了生产区的入口。这是为了开头的一场戏做的,觉得一定要牛逼,路一定要特别的长,之后长焦镜头调过去,大门和人物和工厂之间的挤压感要出来。费了非常大的劲儿,但是效果还不错。这也是奠定影片整体视觉奇观的重要镜头。 刘扬:电影中全部的内景都是自己搭的,比如澡堂和家里。还有很多写意的东西,像抽水烟、吊床、打麻将,都是用了戏剧化夸张的手法,也是对那个年代的戏谑调侃。做了很多大胆的美术改造。我觉得在现有成本下,已经是很讲究的了。 【导演是摄影和调色出身,在这部分有做更多的工作吗?】 相国强:以前给别人做得都很复杂,自己反而是“去调色化”。我在做调色的时候就发现很多时候问题都不是出在调色技术上面,而是前期设计不够,美术和光线设计不够,摄影对画面处理不够,这样后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们这次在前期下了很大的功夫,尽量做到自己想要的状态,后期就比较简单了。 摄影则是追求纪录片的东西,比较尊重情绪。我们大量运用了手持的方式,在狭小空间里解放摄影师,让他自由拍摄手持长镜头,这样就增加了动感。比如白蓝和路小路的正反打就跟别人的不太一样,增加了那种飘动的感觉,其他人则不用这种方式,更加四平八稳一些。 【电影制作完成已经两年了,除了剪辑上的调整,还有哪些是比较不满意的吗?】 相国强:可能就是有件事没想明白。这种电影的高潮戏份不像动作片类型片那么简单,而是特别难处理,为这件事纠结了很多。在108分钟的版本已经把高潮戏份剪出来了,但是到96分钟版本为了结尾又牺牲了高潮。高潮前提变成了澡堂一场戏份。导致白蓝走之后我觉得片子就有点零碎。这个在当时也没法处理,很费劲。其它制作上的粗糙我觉得都是OK的,反而糙一点好。 【现在依然能看出,由于经费的问题,特效做得都不是很到位。】 刘扬:我们后期有段时间经费非常紧张,都是我跟导演在电影学院的机房一点点自己抠出来的。 相国强:长脚的戏份做了浓缩,变成一分多钟的小短片,像卓别林的默剧一样。还有牛魔王上天那场戏也是刻意仿效了老电影的制作工艺,特效lowlow的。我觉得这些也算特色吧。 【这几年有不少国产片都关于工厂生活的,比如《黑处有什么》、《八月》等等,您觉得工厂生活有什么特别的魅力之处吗?】 相国强:首先就是视觉上的好看,有独特的视觉风格。很颓废又有仪式感。工厂又是制度化的东西,先天就有种象征意义。反而没什么个人的成长经历。 【您怎样定位自己和之后作品想要做什么风格呢?】 相国强:肯定还是在视觉上要有想象力,在故事上要有高概念,还要有电影的叙事质感。 【听说下一部作品是软科幻的穿越题材,进行到什么程度了呢?】 相国强:大纲和分场都写完了,它是商业的东西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现在的穿越类型口碑都不是很好,自己有自信做好吗?】 相国强:起码现在从剧本阶段来看它已经很不一样,应该说是不通俗的穿越,不是毫无理由的回到过去,而是有巧妙的逻辑,甚至是在讲一个哲学的问题。 【期待下一部作品。】

     3 ) 经典之作

    这片子老牛逼了。随便拿出三分钟出来都是个预告片,一个预告片接着预告片。随便一个一分钟都能无缝转到快手。但合起来压成一个文件就是导演不地道了。怎么能这样呢?明明是一小本故事会,就是要上厕所打发时间看,叭扔你腿上一个两斤的半年合订本,它不压腿吗?它翻着不累吗?那粉嫩的调色,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导演还有调色师的Title,绝对经典,粉到和白蓝报夜大那场,董的嘴唇都偏成了死亡芭比粉。但愿是我的屏幕显色不准。我当初看这片子就是从B站上的剪辑吸引过去的,觉得挺有意思。看了全片我发现我错了,我看的不是电影剪辑,原来是成片片段。我现在就去举报那个Up主,居然发原片,不说明是剪辑。刺激~

     4 ) 少年巴比伦:二十岁,我青春最香甜、最腐烂的时候

    我生活的城市只有工厂,抬头就是烟霾,在这里我无处可去,只能当工人。
    我也无人可爱,唯有爱自己。
    那年我二十岁,是我的青春最香甜、最腐烂的时候。

    我总是喜欢谈理想,尤其是和年轻的姑娘,那时我的理想是:每天早上泡好自己的茶,再帮科长泡好茶,然后,摊开一张《戴城日报》,坐在办公桌前等着吃午饭。

    或者当个营业员,最烂在马路牙子上卖香烟。

    读中学时数学成绩很差,解析几何做不出来,看见象限上的曲线只觉得像女人的乳房和屁股。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同学,同学嘴贱又告诉了数学老师。

    老师教训我说,我的人生观有问题,只有悲观的人才会把曲线看成人体素描。

    那年夏天,化工厂发生爆炸,李晓燕奶奶受不了儿媳的侮辱跳楼自杀。

    妈说,李晓燕奶奶死得很冤。我想其实我更冤,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的乳房竟然是这样的。

    九二年夏天,多亏了老爸的那条甲鱼我进入了糖精厂,做了一名钳工。

    遇见了我的师傅牛魔王(小说:老牛逼),带我去水泵房参观了一场“胸衣展览会”。

    看着他们彼此的逗弄,我想我也会像他们一样,进入无耻的中年,嘴上过过干瘾,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虽然很没劲,但至少不会显得特别悲惨。

    师傅有个修车摊,自从有了我这么个徒弟,他的车摊就提前营业了。

    在我二十岁这年,我浑浑噩噩度过着没有理想的青春。

    我对此,竟然一点儿也不悲观,只是觉得时间无比的漫长。

    我又一次遇见了大爆炸那天逆行的姑娘,我撒下钉子扎烂了的她的自行车胎,借着修车的名义我终于能和她长久地聊聊了。

    之后,我总是胡思乱想,想起那个白裙子姑娘,我很想找到她。

    姑娘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是一个结,难以消散,永远散发着刺鼻的味道。

    九二年秋天,我在甲醛车间卸水泵昏了过去。

    我似乎做了一个梦,梦见我躺着,不久来了一个女的,前凸后耸,来到我的手边,我伸手去摸她,摸的很专心。

    这个女的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白裙子姑娘,她叫白蓝。

    我第一次遇见她的时候在犯傻,第二次则是彻底昏迷。我知道这种形象不可能让她爱上我,但却足以让我爱上她。

    她满足了我少年时代对白衣姑娘彻心彻肺的迷恋。

    我就这么迷失地爱上了她。

    对姑娘心生向往的不止我,还有毕副局长的儿子,宣传科的干事,这是我曾梦寐以求的工作,让我很嫉妒。

    副局长的儿子注定不会像我一样长久的留在化工厂,很快他就被调走了。

    我的第二个情敌,也是最大的情敌保卫科的班长王明,身份的势均力敌让我知道他最具威胁力。

    所以我想尽办法在白蓝面前表现自己,哪怕一丝一毫。

    终于,在和王明的斗争中我赢取了胜利,比谁更耐热,我赢了,依靠年龄的优势。

    二十岁的我只能用这种无聊的方式赢取人生的微末荣誉。

    白蓝说她希望我二十七岁的时候,不要这么玩命,她可能看不见我那时候的样子,但是也不想我现在这样。

    我不明白她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白蓝曾经说我和工厂里别的青工不一样,我问她哪里不一样,她答不上来,只是觉得我以后能去做点别的。

    我告诉她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我的数学老师说我是一个悲观的人,我以为这个世界上这种人比比皆是,后来发现不是这样。

    悲观的人很少很少,有些人本来应该悲观的,可是他们打麻将唱卡拉OK,非常快乐。我身边全都是这样的人,我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方式看这个世界,悲伤的,还是乐观的。

    我小时候认为,一件事要么是快乐的,要么是悲伤的,它们之间不具备共通性。可是我终于发现,悲伤和快乐可以在同一件事情上呈现。

    九四年夏天(小说:九三年秋),闹了一次地震,我跑到白蓝家楼下,在人群中寻找白蓝,发现她正爬在自家阳台上看热闹。

    那一晚,白蓝向我讲述了她的经历,每一次地震她都会想起妈妈和姐姐,我说,她以后也会想起我的。

    白蓝考上了上海医学院,而我成了糖精厂倒三班的傻逼。

    她觉得我和工厂里的其他青工不一样,我也觉得她不一样,她不属于这里,也不属于我。

    那一天她坐火车离开了,而我却没能送她。

    九四年仿佛我的世界末日,我所心爱的事物都化为尘土,而我孤零零地站在尘土之上,好像一个傻逼。

    我活了二十岁,仍然有人长久地爱着我,也有人短暂的爱过我,这些我都不会忘记。

     5 ) 其实想看看九十年代的一个小人物

    几波预告看完,发现路内小说里因为交错现实记忆里而显得有趣味和有态度的对话改的极其青春剧且庸俗,什么排比对仗的独白,太弱,丧失路内式智力快感。

    以及色调过分饱满的造型和人物,也没有九十年代灰扑扑的感觉了。

    找不到背景里让人绝望的普通人的生活感,电影里尽是夸张的异端。

    少年青春期,一个成熟诱惑,一个清纯爱情,好像还是这些。

    我想看到的是,在九十年代的工厂和技校,开始成年的路小路被中年路内附身,不太正经地看待生活,鬼鬼祟祟地爱,羡慕,勇敢,追逐,失败,充满诗意和浪漫,直到一切被时间飞速碾碎。

     6 ) 你赢了,是因为他已经27岁了,而你才20岁

    上大学时,教文学的老师推荐书目。有两本我至今还有印象,一本是《英特迈往》,老师推荐看,我浮皮潦草地看完;一本是《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老师不推荐,我仔仔细细地看完。倒不是和老师对着干,而是在那个年纪,喜欢的就是那样的东西。 之后喜欢读青春小说,甚至看完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知道了起名字可以找最好听的字组合,哪怕这个名字听着非常假,还知道了谁要是从美国回来,就意味着成功了。 有些故事本身不能打动我,文笔也无法吸引我,我也过了惨绿少年悲悲切切的自伤自怜时期。这几年,我遇到了四个人的四本小说,我发现,青春的意义,恐怕是意气奋发伴随着缓慢受锤,如果有一天知道有些事不可为,青春基本宣告结束。 这四个作者是王朔、王小波、冯唐和路内。 这四本书是《动物凶猛》《黄金时代》《北京,北京》和《少年巴比伦》。我摘一些打动我的段落,说说我喜欢的原因。 《动物凶猛》描述青春: 那是我一生中纵情大笑次数最多的时候,我这张脸上的一些皱纹就是那时候笑出来的。 《黄金时代》这样说: 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北京,北京》有这一段: 我的心里一阵强烈的光亮,完成了人生中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长这么大,认识我初恋十多年,梦见她五百回,第一次,我发现我初恋是个非常普通的姑娘,尽管冒着缥缈的仙气儿,但实际上有着一切普通姑娘的烦恼。 《少年巴比伦》有这句——你赢了,是因为他已经27岁了,而你才20岁。 四本都极好,有两本已经改编为电影。说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首先便是夏雨的脸、宁静的小腿肚子,那句话如果不是看完小说,就不会知道。说起前天上映的《少年巴比伦》,便是路小路的瘦和白蓝的裙子,那句话是白蓝劝告路小路的话,拳怕少壮,人怕少年,都是这个道理。 谁都青春过,但不是谁都有能力总结青春。 《动物凶猛》是50年代生人的青春,那时运动接着运动,人民斗志昂扬,试图拯救他们认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美国人民。王朔后来写——“所以,我这样的小孩——当年,也认为:我国处于众多敌国包围之中,要准备打仗。上学是多余的。工作是不可想象的。长大唯一目的就是死或把别人打死在战场上。没人想过要活过四十岁。” 当时看到是简直震惊,时代对人的影响是沁入骨髓的。跟王朔同岁的一批人,包括冯小刚、姜文和崔健等人眼神里时而闪现的精明,就是被锻炼出来的。你不知道有一块板砖会从身后还是远处拍过来,因为有了受迫害妄想症。今年李志跨年,崔健是嘉宾,在台上嘶吼着“像一把刀子”,我周围的观众基本无动于衷了,也是,那个动刀动枪真干的年代,真的过去了,从这个角度想,电影《老炮儿》大热,很不寻常。 《黄金时代》看得快,高中时看,大学时又看。有一年一个人去房山,下大雪,又看。我和老娄在一个小饭馆里点了牛腩,两壶白酒,対谈畅饮,那时我就装着一本《黄金时代》。王小波写的有多好呢,好到一读起来就让人情不自禁地投入。在知乎上有一篇分析,谈这本小说的结构和叙事,在那些句子和事情之下,暗含着王小波对那段时间无限地追忆和对那个年代无情的嘲讽。一对男女,为群众不容,在野山与洞穴里相爱和说笑,只要度过了一个夜晚,就够一辈子细细回味了。 《北京,北京》是在大学读的,如今看,认为是冯唐最好的小说,混沌黏稠。他是个试图站的更高更远的人,所以才写过这样的话——“站在景山顶上,看北京这个大城一圈一圈地由内而外摊开,越靠外越高,仿佛一口巨大的火锅,这个在中心的景山就是突出在火锅中的加炭口。时间,水一样倒进这口锅里,从三千年前就开始煮。我们能同一时间呆在这口锅里,看一样的浮云尘土、车来人往,就是缘份。” 这种写法,足够流行了。 《少年巴比伦》我在电影资料馆看过,前天又看了首映,这中间隔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期间我买了路内的小说,在上班的地铁上看完。中间无数次叹气,叹气完心平气和地回到桌前,吃饭或者看网页,开玩笑或者假正经,直到渐渐忘掉情节和人,但我清楚,那几个月里我为数不多的几次伤感,都交给了路内。 在电影资料馆那一场,导演会试着说说小说和电影的不同与相同,我才意识到,文字打动人的地方,并不一定能用影像同样打动人,要转化,要声画,要升华。这中间,有界限,有相通。老问题,也没有什么新答案,那天却在他的自述里找到了一些说法: 我对于《少巴》创作过程中思考的重要的几个标签:大工厂时代、不能企及的爱恋、魔幻现实主义。《少巴》不算是新,对于整个电影史来讲,我觉得它属于陈旧,但对于当下中国青春类型的电影,我觉得它新,属于那种不再陈词滥调无病呻吟的新,或者能够作为中国青春类型片的一个典型代表流传下去。 这算是导演的野心吧。 一个二十出头的工人,在一个被视为放弃之地的工厂里,别人都是这样活着的,你不想这样,那你要哪样?上班或者卖香烟,最后都将无可避免地走向庸俗、衰老和腐朽。 那时,就知道,“你赢了,是因为他已经27岁了,而你才20岁”的真正含义了。 电影中间有爆笑、有失落,爆笑处特别开心,失落处黯然神伤。董子健和李梦虽然都算新人,但有资本或者有能力接这个戏,就值得更好的未来。那天我看到他们的时候,两个人都已经快站不住了,因为疲惫地跑场,背靠在墙上接受一些观众提问。导演在一边,戴着眼镜,像极了梁文道,极少说话,几个演员也站着,接受掌声,活跃气氛,挺好。2017年可以打四颗星的第一部国产电影,满分五颗星,一颗星给张楚的《姐姐》那首歌。

     7 ) 看完这部片子,在零下的北京骑单车回家,一点都不冷

    我学习过很多的豆瓣影评,知道有一种令人尊敬的存在,叫做原著党。只有他们可以说出“XX简直是对原著的侮辱”“XX毁了我对XX的想象”之类的话。他们是天然的正义,任何对他们情感的伤害都是不可饶恕的。

    我一直立志成为一名原著党,但读的书少,屡屡不得志。直到我遇见了《少年巴比伦》,这书我读了三遍。进场之前,我早就在心中拟好了“跟原著比差太多了”“期望太高导致落差很大”“简直是烂片,还我40块钱”等台词,雄纠纠气昂昂地奔赴电影院了。

    剧情果然像预想的一般,电影把小说里要讲的东西差不多都讲了,却什么都没有表现到位。那种路内独特的“明媚的忧伤”本来是渗透在书中的每个角落,在电影里只有靠最后一点煽情的音乐才表现出来,像一杯泾渭分明的鸡尾酒,过了那条线,嬉笑终于变得悲伤。

    电影中,白蓝让路小路去考夜大,她希望他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的父母,路小路去了并考上了,白蓝却依旧离他而去。《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林恩对拉拉队的菲姗说差点想跟她私奔了,菲姗说你是国家授勋的英雄,不能这样想。所以《少年巴比伦》是一部残酷的青春片,《比利·林恩》是一部伟大的人性片。

    但意外的是,我竟一点都不愤怒。电影结束时,周围没有一个人动。一曲《姐姐》唱毕,银幕变暗,有人在后面啜泣,而旁边的女孩一直在问男孩“为什么”。工作人员似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见不到散场一次次地把头探了进来。

    有那么一刻我庆幸自己是无知的,我不懂什么电影理论,看不出结构安排,也不在乎演员的表现力,只要有那么几个元素在,我就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董子健本身就带着那种软弱却逞强,不自量力的个人英雄主义,李梦像她的名字一样梦幻而美丽。这已经是千篇一律的青春里最好的模样了。

    白蓝刚出场时,逆行在所有奔跑的人之中,带来一种于千万万人中遇见你的错觉。脸上挂着忧郁,却远非不快乐的那一种,仿佛有着无数的谜题等待解开。

    路小路在大闹会场,并嘶吼着《无地自容》时,脸上挂着小人物的胜利感,白蓝却不发一语,失望地转头离去,留下路小路怔怔地看着她的背影。

    路小路因为打架,错过了约好的送白蓝去上海的时间,在空空的站台哭泣,突然间看到了白蓝留下来的帽子。
    (赶上了又怎样呢,在《追随她的旅程》中,于小齐说:“喂,路小路,跟我一起去上海吧,咱们永远不要回这个地方了。”“我去不了上海,不过我会等你的。”路小路说。)

    太多的场景模仿了少年心事,那种浑浑噩噩悲观者无处可去的青春。情怀这种东西是不可捉摸的,因为它总是因人而异的。我试图告诉你,这部片子触动了我,却找不出任何可以推荐的理由。

    但有一点是毫母庸置疑的,看完这部片子,在零下几度的北京骑单车回家,一点都不觉得冷。

     8 ) 少年巴比伦

    “我们生活的城市就是一片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一个持枪的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一个美丽的陷阱,这里不需要太多的英雄,大多数男人都会堕落在美丽的陷阱之中,以至于忘记了走出森林的那条路。”

    白蓝说自己是没有脚的鸟,这话我已经听过不下三遍。她是没有脚的鸟,但她却是路小路的大陆,是他的方向,就像路小路说的,白蓝是他青春所有的甜蜜,即使他的肉身已开始腐烂,但有白蓝,他这只不安的鸟也会变的稳定。人生最怕是错过,我来找你,你却离开,无影无踪。不知白蓝现在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徘徊,追梦之人辛苦,无梦之人心苦。

     短评

    原来是在青岛拍的,电影里的青岛老城,熟悉又亲切。看时一直在想工厂的戏份是在哪选址拍摄的,后来看到一个镜头,“戴城糖精厂”后面四个大字——青岛碱业。

    6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没觉得差,比韩寒的好不知多少倍。董子健有少年气,90年代复刻得精准。配一堆群魔乱舞的群像,讲一个疯傻暗黑的时代。有使不完的劲,挺好。“你会记住我的。”

    10分钟前
    • mumudancing
    • 推荐

    作为新人导演作品,影片还是蛮多惊喜的,整体都有一种玩的心态。加上文本本身的基础很好,那个下岗之前的狂欢期,闲汉们的桃花源。虽有瑕疵,仍值得一看。另外,片中蛮多阳光灿烂的影子,虽然较之阳光还差了太多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好的方面只是拥有原著基础,主要演员靠谱。改编剧本却没能提炼原著,出来一盘散沙,一种火急火燎赶的感觉。表达国营体制的衰落,缺乏底蕴,工人也脸谱化,青春又苍白无力。喜剧处理也用力过猛,与《钢的琴》等中国工厂特色魔幻现实主义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1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不难看,但难称优秀。整体略矫情,虽然看这部电影的人都是去自找情感的戳点的。笔墨都在主演身上,所以主演都还不错,只是其他人你刚有了个印象,忽然就没了。情节有点分散,歌有点不搭,以及白蓝的胸罩有点太不合身了。

    20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喜剧的部分多了点,关于转变中的九十年代所带来的失落和一类人群的青春描写略有缺失。天未明的时候,骑着单车穿过锅炉和烟囱的蒸汽,去看那条延伸至或许此生都无法抵达的远方的铁轨,追一个不属于相同世界的人,确实是种粗粝又动人的诗意。

    22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意想不到的惊喜,粗糙但有灵气,甚至比《阳光灿烂的日子》更喜欢。即便台词不接地气,也因为有了路内出色的文本打底而不显得造作。董子健真是90后演技之光(再次对于国产片中把娘炮角色当丑角的作法竖中指

    27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2015.6.18 @上海影城 #SIFF# 近年来最喜欢的国产片,没有之一。看之前还有点怕毁了原著,结果却是惊喜。演员相当到位!

    31分钟前
    • Shane
    • 力荐

    衔接、调色、特效等细节上略有稚嫩和瑕疵,不过作为处女作已经相当不错了。张猛的工厂情结,姜文的生猛浪漫,再撒点文艺和幽默佐料,是一部个性观赏性兼备的年代小片,观众阵阵发笑。这已经是董子健在本届SIFF上亮相的第四部新片了...这孩子演戏确实有悟性,艺二代嘛,怕就怕这种既有门路又有本事的。

    3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没那么失望,人物情绪,戴城糖精厂、90年代空间还原是对的,选角也还行,驾驭上稍微脱线了,放大喜剧缩小了内心,路小路、白蓝交流不够,有佳句无佳章。路内是这几年青年小说家里,每部作品都想读的,语感独特气质迷人,外冷内热,偶尔买文学杂志就为第一时间看他作品,细想,他的小说没适合导演去改。

    4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最后那位伤心的阿姨拦住他们冲向领导的步伐,劝说:“别动,你们还年轻,别动。” 那是全片最沉而锥心的一句话。少年他眼尾线条的走向,和在夕阳下空无一物的橘色虹膜 太好看。

    45分钟前
    • 推荐

    时间,把我所爱的人、所恨的人、所在乎的人,都渐渐变成了模糊的背影,我们曾经在一起制造的那么多快乐与浪漫,细节虽已经说不出、感觉却永远忘不了,而现在的我们,却各自在这世界上孤独的行走,永不相见。。。

    48分钟前
    • 狐狸修炼中
    • 力荐

    一个周韵还不够吗!还来了一个和周韵一模一样的李梦,一模一样啊!!!

    5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剧本和剪辑有很大问题,全片碎片感太强,场景转换生硬,叙事和镜头较弱,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对原著党来说男女主里里外外还是差了点意思(女主应该一直穿着长裙,有两幕穿短裤露出的粗壮小腿实在不忍直视)。另外可能尺度关系,人名和台词都改温和了,不爽啊!还我老牛逼,倒逼,德卵。。。

    55分钟前
    • Heisen
    • 还行

    今年,我看过的最好的国产青春片。一个关于初恋故事的少年心事,用戏谑而有调侃的口吻,从路小路遇见白蓝开始,用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以小见大,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工人故事。董子健作为旁观讲述,李梦最出彩,她用超出实际年龄的表演演活了白蓝这一初恋情人的角色。忠实于原著小说,是一个不错的改编。

    57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要拍小镇青年,贾樟柯笑了。完全像知识分子下乡体验民情。

    5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8.0 奋不顾身,横冲直撞,时常闷骚也能明骚,想硬的时候就硬,害臊了就捂着。李梦的小粗腿,董子健平和无侵犯性的脸,舒服。不挑拣,看完畅快通透就挺好。

    1小时前
    • La~jum~bo
    • 推荐

    咱家小董真是会演

    1小时前
    • jj73浅之
    • 还行

    整部电影就像工厂大爆炸后的青春碎片,有类《阳光灿烂日子》的片段,也有天马行空的联想,工厂里奇形怪状各种人写画得不错,但受限于各种因素,没能汇合成一股齐整,有力,喷薄而出的90年代情绪。董子健和李梦都很OK。

    1小时前
    • 木卫二
    • 还行

    2.5;加半星给“走了几千里路都忘不了你”,作为原著粉,无论如何都触动不到心弦;90年代的厂区生态,内地小城的闭塞破败,时代孕育的独有特征,曾让我们欢笑哭泣的纯净梦想与理想幻灭,皆展现得局促生硬,台词尤其欠佳,拿腔拿调得犹如舞台剧,改编失败。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